“当爹”计划落空,本田也不好过
直播吧12月12日讯火箭今日NBA杯主场91-90力克勇士。赛后,火箭主帅乌度卡接受媒体采访。谈到球队将在杯赛半决赛对阵雷霆,乌度卡说道:“我们应该能从今天的比赛中受益,虽然有些三分球投丢了,但我认为我们在传球和空位出手时做得很好,只是没能命中。
(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据《日经亚洲》《日本经济新闻》等多家日媒报道,随着与日产的合并谈判破裂,本田汽车正失去近1万亿日元(约481.1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增长潜力。
日媒普遍表示,尽管一直在敦促规模较小的日产汽车尽快制定重组计划以扭转利润暴跌的局面,但本田自身的汽车业务正陷入盈利能力低下的困境。
构想中的万亿利润
按照本田的推算,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财年周期中,本田的营业利润将达到1.42万亿日元(约683.1亿元人民币)。
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 路透社
而根据去年12月,本田与日产进行合并谈判时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提出的构想,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成为“新移动价值创造领域的世界级领先公司”,营业利润也将超过3万亿日元(约1443.4亿元人民币)。
其中,预计与日产合并后,两年左右的营业利润将达到约2万亿日元(约962.3亿元人民币),随后在中长期内利润将再增加1万亿日元。
但如今,随着利用世界第3大汽车集团的规模优势、通过采购、生产和开发的 化,推出拥有利润的纯电动汽车计划正化作泡影,双方的合并宣言也成为过去时。
在众多分析师眼中,合并谈判破裂对于正处在巨大经营压力下的日产打击将更大,但分析师同时也指出,本田同样将遭受不小的影响。
I证券分析师远藤浩二(Koji Endo)表示:“除了日产之外,很难找到其他能够带来必要规模的合适的合作伙伴。”
本田的困境
尽管预期中2024财年的营业利润率仍将保持在6.8%,大概率与上一年持平。但在 推测中,本田整个财年的税前利润将同比降低12.6%。
事实上,从去年4—9月的上半财年报告中,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5.6%,便已经展现出本田利润下滑颓势。
客观数据上,本田的更大规模也仅仅是相较进行对比,其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并不稳定。
美联社
《日经亚洲》称,在丰田、本田、日产三大车企中,汽车以8.2%的营业利润率遥遥领先,身后的本田则仅为2.4%,略高于日产的1.3%,也就是说,处于合并风波中的两家车企本就处于较低的盈利能力水平。
在此前提下,本田强烈要求陷入困境的日产实施具体的降本措施,似乎也缺乏更强的号召力。
但在此之前,本田的全球汽车销量已经呈现出下滑态势。2024年,其全球销量为380万辆,下滑5%。相较5年前的巅峰水平,则下降了近30%。
主流观点认为,本田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源于中国市场在智能电动领域的激烈竞争。日经中文网表示,中国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提高了存在感,导致日本企业的收益基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中国企业在软件等左右汽车竞争力的领域也不断扩大。
本田与日产销量预期走势 日经亚洲
根据标普全球的预测,本田的全球销量将在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73万辆,2026年下降至365万辆。
目前,陷入困境的本田汽车业务正在由作为祖业的摩托车业务支撑。按全球市场份额来看,本田的摩托车占比近三成,上一财年的营业利润率达17%。
QUICK FactSet的市场预测估算各业务的营业利润,本田被认为从2024财年开始至少到2027财年维持二轮车增长、汽车减少的态势。
早在2013年,本田便曾寻求与通用汽车合作打造燃料电池等电动化车型。不过,2027年以后推出平价电动车的计划于2023年被彻底撤回。随后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本田也在最近宣布与子公司解除资本合作关系。
本田在CES 2025上发布新的电动汽车原型车 朝日新闻
为了在汽车电动化层面追上竞争对手的步伐,本田 宣布的目标是到2040年在全球只销售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计划到2030财年加大投资额至10万亿日元(约4811亿元人民币)。
QUICK FactSet表示,纯电动汽车的先行投资和亏本销售将成为负担,在当前环境下,一家企业已经无法独自承担开发成本的上升。与日产的合并,此前也一直被视为本田有望为电动化转型提速带来可观的进度。
但本田与日产合并失败后,虽然本田将继续进行产品线的根本转型,然而其独自开发的负担也将十分沉重。
不过,本田与日产的纠缠或许也存在着其他可能性,在日产董事会表达出结束合并谈判的意愿后,日产目前也正期待着与包括科技公司在内的新合作伙伴合作。
东海东京情报实验室的杉浦诚二表示:“本田如果要表现出(对未来的)决心,向日产进行‘未获同意的TOB(公开要约收购)’也是选项之一”。
本文系观察者网 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